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师思政»教师活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优秀教师评选候选人简介——肖永华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2-25

 

注:本文候选人排序和微信/数字北中医候选人排序顺序一致

10. 肖永华

肖永华,女,医学博士,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讲教师,《中医内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中医内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北京市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执行考官,卫生部考试中心职称考试命审题专家组成员。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一、立足临床教学,兼具国际视野

近10年来作为东直门医院的专职教师,是临床教学的重要骨干力量,教学工作成绩非常突出。不仅担任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各个班级的(普通班、教改实验班,台港澳班,留学生班)教学工作,也承担和探索了长学制中最早开展的卓越医师班和岐黄国医班本科阶段的临床教学工作。对探索不同学制、不同生源的临床教学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除此以外,还是东直门医院国家级中医实训教学中心的主要成员和骨干教师,承担《临床技能实训》、《中医临床思维》、《临床中成药》等针对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多门课程。因教学效果良好,在2015年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派往新加坡中医研究院主讲“中医内科学”课程,受到好评。近5年共完成2957学时,年均超过500学时,达到基本工作量的三倍。

近2年来,作为最早一批骨干教师,顺利完成我校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的中医学对外硕士教育项目中的中医内科学全英文教学任务,并同时承担大学国际学院的中医学士班和伊朗国际中医硕士班的中医内科学全英文教学工作,为中医内科学的对外教育和交流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课堂以外,积极组织学生创新活动。近年来指导研究生进行了10余次学术沙龙。2014年作为指导教师助力我校学生赢得首届全国中医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冠军。在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创新大赛中,指导研究生提交了6份创意报告并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成绩。2015、2016年先后两次利用个人假期组织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近20人前往河北石家庄赞皇县义诊,为基层百姓义务诊疗近600人次。2018年5月至8月期间,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实践团队20余人,先后3次前往国家级贫困村河北省行唐县东井底村进行健康疾病普查、卫生防病宣传以及基层能力培训等工作,完成问卷调研248份,提供医疗服务90人次。一方面为乡村的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极大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参与度及综合素质,为研究生综合培养方案提供了好的思路。

二、教改创新,代表展示

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了教学方式探索和改革。例如率先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探索并开展“翻转课堂”形式,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书籍、翻阅文献,课堂上要求学生主动展示、讲解观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助教项目的发起者和主要设计者。通过助教项目的实施,明显提高了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际存在的师资紧缺压力,保证了本科生教学质量,得到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一致认可。

此外,围绕“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作为负责人,获得2016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具体内容包括: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培养医学知识、技术外,还注重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②实践PBL(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通过“翻转课堂”及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③DOPS(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为工具的有效反馈法:教师作为观察者,实时发现学生在床边诊查、病历书写等见习课程各环节的问题,并即刻进行引导和矫正;④双向反馈法:让学生在见习课程课后当堂填写“见习课程意见调查表”,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针对性强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⑤“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 patient, SSP)教学法:在中医内科见习课程中首次引入SSP教学法,将团队协作、文献检索、创作编写、实际演出、交流协作等多项活动融为一体,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2018年的完成的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中,由于相应教学改革成绩斐然,表现突出,多次作为临床教师代表和教学骨干,与评审专家座谈并汇报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获得一致好评。

三、教学相长,收获丰富

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和培训,并屡获佳绩。2010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2012年获第一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优秀主讲教师”;2014年被评为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中医内科学BB网络课程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三等奖。2014年作为指导教师助力我校学生赢得首届全国中医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冠军。获得2013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和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比赛优秀奖。2017年12月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三明”工程-“东直门医院青年教学名师”。2018年加入北京市优秀教师赵进喜教授的名师工作坊,进一步加强教学教育的工作和学习。

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作为国医大师吕仁和的博士生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将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和传承融合在中医临床教学当中,组织研究生多次开展吕仁和医案讨论会。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并主编书籍《国医大师吕仁和诊疗糖尿病“二五八六三”经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9月)。是东直门医院知名品牌学术活动“铿锵中医行”的主要发起人和参与者,参与次数超过40次,发表相关文章10余篇。目前作为副主编,已经出版《铿锵中医行》第一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在参与2018中国医届好书评选,社会反响良好。形成了系列教学课题项目并发表了相关10余篇教学文章。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主持并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优秀课题2项,主要参与3项;主持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课题1项,主要参加5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主要参加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方案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后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奖励5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28篇,教学法论文16篇;出版论著10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2部。发表糖尿病宣教类科普文章20余篇。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有所长,教学相长。展望未来,将继续在中医教育教学领域中踏实工作,努力耕耘。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