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教学名师坊育人故事公开课
——中医学院专场(2)预告
课程安排
时间:2023年6月14日
地点:良乡校区 良东241教
14:00-14:50 陈家旭教学名师工作坊 陈家旭教授
15:00-15:50 李宇航教学名师工作坊 李宇航教授
一、陈家旭教学名师工作坊
工作坊简介
陈家旭教学名师工作坊成立于2018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教学名师坊。工作坊在授牌之后,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部署,以名师指导、团队合作的方式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工作坊成立后,在主持人带领下深入进行了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工作坊发表出版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及多部学术著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积极开展学术报告,获得多项国家级课题,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诊断学》等专业教材,主编《张仲景诊断学》、《中医证候研究》等。工作坊主持人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带领中青年教师通过教材编写等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指导坊内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科研课题等,并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海内外研修。工作坊成员中青年教师均在陈家旭教授的指导下,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
陈家旭,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国立卫生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修。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获高等学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主讲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被评为2003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于2013年成功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文版教材《中医诊断学》及中医四大经典英文书籍。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药与脑稳态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中联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副主编及多种期刊编委或审稿人。
主要内容:
1.方证辨证发展脉络及应用前景
2.建设成果与工作经验、育人故事分享
二、李宇航教学名师工作坊
工作坊简介
李宇航名师工作坊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坊,于2018年挂牌运行。工作坊以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理法方药”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床“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为目标。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医、教、研并重,培养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工作坊培养中青年教师5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建设3年期间(2018-2021年)工作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持教育教学课题7项,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38篇,出版教材与专著9部,取得省部级成果5项,2人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主讲教师简介
李宇航(1960-),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名中医”等荣誉称号。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仲景医学研究所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四大经典”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研读》主编。撰写《宋本伤寒论全释》、《邓珍本金匮要略全释》、《伤寒论方药剂量与配伍比例研究》等著作30余部,发表“五脏苦欲补泻用药法则在仲景经方中的体现”等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余项,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省部级课题6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主要内容:
1.工作坊建设目标
2.学员故事
3.本科经典教学体会
附:教学案例